寻阳,是上海市普陀区洵阳路小学60余载的文化积淀,它的内涵凝练成八个字“润泽生命,洵美且异”。
(相关资料图)
在学校文化中厅的主题墙上有一幅油画,是老师们曾勾勒过无数遍的一所理想学校的样子:学校为每个孩子营造温暖的教育生活,每一个孩子都在这里自由生长,长成自己喜欢的样子,他们阳光、自信、充满生长的力量。如果用一句话来描述这个场景,就是“洵美且异”。“洵美且异”取自《诗经·静女篇》,意为“实在是美,而且美得出奇。”这是一种诗意的美!
诗意的空间,滋养充满诗意和才情的人。空间的诗意,包含三个元素:第一,它一定是浪漫的、自由的;第二,空间与人在互动中不断建构与生长;第三,充溢着无处不在的分享与展示。
浪漫与自由
提到“浪漫”,不得不让人想到教育家怀特海提出的著名的“教育节奏”思想,他说人的发展一般经历浪漫-精准-综合三个阶段。老师们觉得整个小学都属于浪漫阶段。五年不算长,但对孩子的一生影响深远。一所学校,如果是孩子们每天睁开眼睛后第一个想去的,每天放学后又久久不愿离开的地方,她一定是浪漫的。
洵阳十景充满浪漫。阳光满园、花溪叠瀑、自由吧台……几步一景,目之所及,皆是浪漫。“呦呦鹿鸣”在楼梯拐角处,名字取自《诗经·小雅》,象征师生和谐相伴、教学相长。
小孩子都喜欢糖果,甜甜的味道会让人心情愉悦。自由吧台的糖果罐里,总有人悄悄装满;透明的茶桶里,梅子茶、雪梨茶、桂圆茶,随季节而变。
尊重儿童、理解儿童,站在儿童视角和立场去建构校园的空间,让孩子充满自由和安全,无拘无束、释放天性。
建构与生长
空间的意义,在于生命气息和成长性。校园空间与身处其中的老师们、孩子们产生了共鸣,不断地建立新格局或新构造。
320平方米的W空间有一个小剧场,一间科学教室和一间艺术教室。“三室一厅”的格局,隔断后各自有独立上课和学习的空间,打开后各项目学习之间进行学习互动,跨领域跨班级的学习方式形成,学习共同体形成,多样的真实学习在这里发生。
学校操场上有一艘“寻阳号”,有时候孩子们会登上甲板,伫立船头,体验乘风破浪的感觉。走进船舱,别有洞天,四个适合工程技术学习的车间就坐落在这个地下空间中,这里是洵阳路小学最大的教室了,足足有1230平米。
学校用了8年的时间打造这座“寻阳梦工厂”,想给孩子们一个做梦的地方,一个将创意设计变成现实的空间。最先只是几张特别大的桌子,孩子们就开始喜欢上了这里,因为他们可以把材料和工具摊得满桌都是,不用摆得整齐划一,所有的东西都在离他们最近的地方,触手可及,这种空间是“使用者”模式的。慢慢地,学校引进了各种专业的木工车床、打磨工具和喷漆设备,孩子们切割、打磨、组装、喷漆,愿意花一个下午的时间泡在车间里,可能就为了加工一个小小的部件。最近,学校又给几位梦工厂的常客设立了“个人工作台”,有的是“模型达人”,有的是“机械玩家”,有的是“设计高手”……他们把兴趣变成了一种志趣和爱好,肯花时间去研究,而“个人工作台”给他们提供了一个钻研的空间,更是对他们自由生长的认可和表彰。
D空间是洵阳一个非常靓丽的景点,老师们参考了“上海最美书店”的建造风格,融入洵阳的文化,共同设计和打造了这间“寻阳图书馆”。闲暇时间,找一个舒适的角落,可以阅读,也可以发呆,沉浸在咖啡香、花香和书香中。还可以找几个小伙伴,喝喝茶,聊聊天,弹弹钢琴。这里是每个洵阳人心灵休憩的地方,是诗意栖息的地方。
E空间像一个时光的隧道,连接着现在和未来,旁边是孩子们的创作,穹顶上是大师们的艺术瑰宝。孩子们有时驻足欣赏,期待未来有一天,自己的作品也能登上穹顶,与大师肩并肩。这里还有Anny的戏剧社、佳祺的画室、玥玥的服装设计工作坊……既是老师们的艺术工作室,也是孩子们喜欢的艺术教室。这些以老师名字命名的空间,不仅是尊重和肯定了他们在课程中的创造,还让这些学习空间变得更亲切、更个性。
今天的“WIDE SPACE”和昨天的一定是不一样的,校园空间的建构,只有开始,没有结束。一个空间在建造意义上的告一段落,恰恰是全新的开始,因为在这里,学习是真实发生的,过一段时间,空间里就会长很多很多新的东西,有来自学生的学习成果,也有来自教师的创造。空间本身也会发生变化,长成了孩子们喜欢的样子。
学校有一个“梦想+”空间改造课程,很好玩,由学生自己发现校园环境中存在的问题,然后自己动手改造学校空间。少先队队室陈旧乏味,孩子们就用整整两年的时间,经历走访参观-实地勘测-设计草图-制作模型-模型迭代-实地改建,把队室改建成他们喜欢的样子;一个个散落在地上的窨井盖很不好看,配不上“洵阳十景”,孩子们就邀请艺术老师一起在井盖上作画,十多个充满创意的“井盖画”成为校园内的一道别样风景;操场面积不大,棒球队、足球队、橄榄球队常常因“抢”操场而产生矛盾,孩子们成立了操场运营团队,规划场地布局、管理运动器材、制定联赛赛制,从混乱到有序,把1800平米的小操场安排得明明白白的。
一个空间,就是一个项目。玩着玩着,这一系列的项目,逐步形成了学校“梦想+”空间改造课程,让校园空间具有了变的能力,与生活在其中的师生一起互动,共同生长。
无处不在的分享与展示
伴随课程的“生长”,孩子们脑洞大开,课程作品也丰富多样,富有创意。让每一个人都被“看见”,让他们的个性绽放,于是,空间开始不限延展,教室里、走廊里、墙壁上,天花板上,到处都是孩子们在课程学习中的作品,每一个都那么与众不同;连落错在W空间旁的红色小亭,也成为了一个小型的沉浸式艺术展示空间。为一个孩子举办个人画展,让他的艺术才情被更多人所欣赏;校剧《国歌的诞生》剧照呈列其中,它见证了所有参演的孩子们为之所付出的努力,记录下每个孩子的高光时刻。我们看到,孩子们在这些因课程的需要而“生长”出来的空间中真实而大胆地表露着自我,展现出独特的美。此时,“空间”转化为了“土壤”,让学习由此发生,并由此连接世界。
从建筑到景观,从全貌到细节,空间的诗意是由内而外散发出的美感。每一天,空间在变,人也在变,空间在生长,人也在生长。这种变化和生长,让空间的诗意中散发着理性,彼此交融,互动共生。
关键词: